傳統橋梁拉索密封防腐防護存在的問題
2017-11-20
傳統橋梁拉索密封防腐防護存在的問題。【株洲完全科技-新型橋梁拉索錨具防腐裝置-專業制造商/免費解決方案 服務電話:0731-22373206 QQ:411395613】斜拉橋拉索被喻為斜拉橋的生命線,斜拉索的防護體系直接影響到大橋的安全運營。隨著斜拉索原材料,如鍍鋅鋼絲、高密度聚乙烯護層等性能、工藝的技術進步,斜拉索本身的正常使用壽命完全可以達到 30 甚至 50 年以上。那么,傳統橋梁拉索密封防腐防護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完善的斜拉索密封防護體系同樣是拉索使用壽命的關鍵因素,否則再好的斜拉索原材料,沒有相應得當的防護體系相匹配,拉索本身的性能無法真正得到發揮,難以達到正常的使用壽命。完整的斜拉索防護體系是由優質的工廠化成品斜拉索及后期完善的斜拉索防護措施共同組成的。
1.梁端索導管部位目前普遍采取的密封防護措施
不銹鋼護管+防雨罩+預埋鋼管內的填充聚氨酯發泡材料或防腐油脂,在錨具端采用在錨具表面涂覆防腐油脂+錨具防護罩(從上而下)。與索體 PE 結合處采用硅膠+橡膠密封圈密封處理。
2.傳統密封防護存在如下缺陷
斜拉索護層 HDPE 屬于無極性材料,與其它材料均不能夠完全有效密蔽結合,斜拉索索體與預埋導管結合處的傳統密封形式一般為膠水類粘結或 PE 焊接,只能起到短期密封, 1 年左右,密封效果就會逐漸失效,水就會順著索體 PE 進入預埋鋼管和索體錨頭內外,導致錨頭生銹,加速拉索的腐蝕,影響拉索的壽命。
索導管內采用填充聚氨酯發泡材料,但聚氨酯發泡材料的主要作用是填充滿索導管內空間,減少內部水汽的儲存空間,但該材料并非密封料,材料本身在長期使用后,存在脆化現象,無法真正起到內部密封效果。
發泡材料不能完全填充橋梁索導管照片
目前國內已換索橋梁,均由于預埋導管與斜拉索索體結合處密封失效,導致水進入索導管,防腐措施失效,導致錨具和錨頭部分鋼絲腐蝕斷裂而不得不換索。而更換的拉索索體內鋼絲鍍層卻完好、無銹蝕。
以下為國內某橋運行 5 年后索導管以及錨具防護罩的實際情況。其采用索導管內填充聚氨酯發泡材料的密封方法。從圖中可以看到拆除錨具防護罩后內部存有大量積水,且錨具部位已經開始銹蝕。
3.廣中江項目斜拉索防護措施
下圖為《廣中江高速公路第 TJ11 合同段兩階段施工圖設計》斜拉索相關圖紙中拉索安裝結構示意圖,圖中拉索防護措施為:梁端索導管防雨罩+兩端錨具護罩(含油脂)。
從上述見,目前設計圖紙中對于斜拉索的后期防護措施,采用的是錨具護罩(含油脂)+梁端防雨罩的常規防護體系,全面但不盡完善。
4. 新型橋梁拉索密封介紹
梁端索導管部位采取新型拉索密封系統防護措施:防雨罩+(預埋鋼管出口處安裝新型拉索密封系統),在錨具端采用在錨具表面涂覆防腐油脂+錨具防護罩(從上而下)。與索體 PE 結合處采用硅膠+橡膠密封圈密封處理。
4.1 建議梁端索導管增設新型拉索密封系統
新型拉索密封系統結構示意圖如下:
4.2 新型拉索密封系統的組成
高強度鋁合金氣囊密封系統(新型拉索密封系統)主要由高強度鋁合金氣囊、過渡密封橡膠圈、聚氨酯密封膠和粘彈體防腐膠帶組成,是株洲市完全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新型斜拉索索體與預埋導管結合處的密封技術。
4.3 新型拉索密封系統的工作原理
新型密封技術是利用充滿壓力氣體的高強度鋁合金氣囊對索體和預埋導管壁施加壓力,形成阻斷隔離層,防止雨水及空氣進入預埋導管內,起到完全密封的作用。將斜拉索索體與預埋導管結合處的密封形式由接觸密封或粘結密封改為壓力密封。
4.4 新型拉索密封系統應用業績
寧波大榭二橋于 2012 年 12 月進行安裝,2014 年 6 月第一次對全橋密封系統進行檢查,2015 年 5 月第二次對全橋密封系統進行檢查,經過近 3 年的使用,無一根拉索密封系統失效,事實證明新型拉索密封系統技術成熟可靠,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纜索安裝新型拉索密封系統業績見表如下:
纜索安裝充氣式拉索密封系統業績表
株洲完全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生產的WQBZ斜拉索導管密封氣囊產品已成功應用到近十個新建斜拉索橋,及橋梁病險大修工程項目中,獲得了施工單位及業主單位的一致好評。通過施工人員在實際安裝WQBZ斜拉索導管密封氣囊產品后的反饋,本氣囊產品對比發泡聚氨酯以及油脂類密封料大大降低了施工難度,所以每個索導管的封堵安裝時間短,大大減少了施工周期。非常好的解決了使用傳統的發泡聚氨酯及密封膠進行密封施工遇到的多種問題!
株洲市完全科技有限公司,管道封堵全能服務商,真誠提供以下橋梁防水防腐相關問題的技術解答——高強度軟金屬氣囊,新型拉索密封系統,斜拉索防水密封,拉索錨具防水密封防腐,拉索橋拉索錨具防水密封防腐,斜拉索橋梁錨具防水工藝,拉索橋防水封堵……
技術咨詢電話:0731-22373206 QQ:411395613
更多詳情歡迎進入完全科技 http://www.pbmyw.com